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图穷匕见的意思和典故和图穷匕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图穷匕见的意思和典故以及图穷匕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图穷匕见是什么意思
1、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2、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释义: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武阳拿的地图送来。”荆轲取出地图献上,展开地图,当地图展到尽头时,露出了匕首。
4、近义词:不打自招原形毕露东窗事发真相大白暴露无遗
5、造句:狐狸的尾巴迟早会露出来的,你可以尝试和他周旋,一步步揭穿他的把戏,经过一番争锋相对后,他就会图穷匕见,露出真实的面目。
6、战国末年,秦国想吞并燕国,燕太子丹知道打不过秦国,于是决心派侠客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太子丹担心秦王不接见荆轲,荆轲说,可以让我带上秦国叛将樊于期的人头,再拿着燕国的地图,献给秦王,不怕秦王不见。
7、荆轲事先将一把匕首卷在地图里,等见到秦王后,先将装有樊于期人头的盒子献上,然后又慢慢在秦王面前展开地图。等匕首露出时,他立刻拿起匕首刺向秦王,但没有刺中。最后荆轲死于秦王卫士的乱刀之下。
二、图穷匕见的典故
1、图穷匕见(tú qióng bǐ xiàn),汉语成语,意思是图展开到最后,露出一把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2、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史记》中记载:战国末年,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4、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
5、后来,太子丹方招豪侠,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
6、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音jiǎn)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三、成语: 图穷匕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图穷匕见成语简解
编号: 806
注音:ㄊㄨˊㄑㄩㄥˊㄅ|ˇㄒ|ㄢˋ
汉语拼音: tú qióng bǐ xiàn
近义:水落石出,东窗事发,露出马脚
释义:见,音ㄒ|ㄢˋ,显露。「图穷匕见」指战国时荆轲欲刺秦始皇,藏匕首于地图中,地图打开至尽头时,露出匕首。#典出《战国策.燕策三》。后用「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形迹败露,现出真相。
典故说明:战国末期,秦国势力强盛,不断出兵侵占其他国家的领土。当时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弱小国家,最初,燕王为了与秦国友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为人质,但没有受到秦国善待,后来逃回了燕国。太子丹为了抵抗秦国的侵略,同时也为了报仇,于是授命荆轲刺杀秦王,并指派秦武阳担任助手。荆轲到了秦国后,就先以价值千金的物品,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请他在秦王面前美言一番,并表明此行的目的。秦王听说燕国带来了督亢的地图以及重金悬赏的樊于期首级,非常高兴,赶紧在咸阳宫接见。荆轲捧著装有樊于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在后则捧著装有地图的匣子,二人依序走到殿前的台阶。秦武阳脸色惊恐,荆轲赶紧解围说:「北方偏远地区的乡下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请大王宽容,好让他完成使命。」接着荆轲献上地图,在秦王面前慢慢的打开,一直到地图的尽头,露出了一把匕首。这时候荆轲左手一把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则拿起了匕首向秦王刺去,结果没刺中。秦王大吃一惊,站了起来,拉断了袖子。最后荆轲行刺失败,反而被杀。后来「图穷匕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形迹败露,现出真相。
典源:#《战国策.燕策三》1>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2>奉3>樊于期4>头函5>,而秦武阳6>奉地图匣,以次进7>至陛8>下。秦武阳色变振恐9>,群臣怪之,荆轲顾笑10>武阳,前为谢11>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12>,愿大王少假借13>之,使毕使14>于前。」秦王15>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16>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抗17>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掺其室。时怨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注解〕(1)典故或见于《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2)荆轲:?∼西元前227,字公叔,战国时卫人。好读书击剑。燕王喜二十八年,带著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于期的首级入秦,欲刺秦王,结果失败被杀。(3)奉:通「捧」,双手捧著。(4)樊于期:?∼西元前227,战国时秦将。避罪于燕,得燕太子丹之庇护,后因荆轲欲替太子丹杀秦王,希望得其首级以入秦,遂自刎而死。(5)函:匣、盒子。(6)秦武阳:燕国的勇士,生卒年不详。据说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都不敢迎著目光看他。(7)以次进:按前后次序行进。(8)陛:殿前台阶。(9)振恐:震惊、畏惧。(10)顾笑:回头露出笑容。(11)谢:述说、表白。(12)振慴:恐惧、害怕。慴,音ㄓㄜˊ。(13)假借:宽容。(14)毕使:完成使节任务。(15)秦王:秦始皇。(16)发:打开。(17)揕抗:击刺、抵御。揕,音ㄓㄣˋ。〔参考资料〕《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书证: 01.《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源) 02.《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用法说明:【语义说明】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形迹败露,现出真相。【使用类别】用在「真相显露」的表述上。【例句】<01>对方的诡计图穷匕见,事情终于水落石出。<02>他的诈伪终于图穷匕见,大家不禁因此不寒而栗。<03>心怀不轨的人,终有一天会图穷匕见,露出他的真面目。<04>小张花言巧语的真正用意,总有图穷匕见之日,大家都在拭目以待。<05>我一直将他当成好朋友,不料后来图穷匕见,他终于露出狰狞的面目。<06>虽然他设计的阴谋已经图穷匕见,但仍不肯认输,想和我们作困兽之斗。<07>虽然他一再伪装以掩人耳目,然而在事证确凿下,他贩毒的行径终于图穷匕见。<08>小李藉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如今在警方跟监之下终于图穷匕见,受到法律制裁。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图穷匕见。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图穷匕见。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图穷匕见”分成的单字详解:
关于图穷匕见的意思和典故,图穷匕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