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敕勒歌古诗带拼音,敕勒歌歌词解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敕勒歌古诗带拼音正版
nánběicháo yuèfǔ mín gē
chìlèchuān,yīn shān xià。tiānsìqióng lú,lǒnggàisì yě。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yě máng máng。fēng chuī cǎo dīxiànniú yáng。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种族名,又叫铁勒,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一说即维吾尔族。
2、敕勒川:敕勒民族居住处,在今山西、内蒙古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川,平原。一说河流。
3、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起于河套西北,绵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和内兴安岭相接。
4、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游牧民族所居的圆顶帐幕,即蒙古包。
这首民歌出色地描绘了当时祖国北方草原的辽阔壮美,前四句歌唱敕勒族的生活环境,后三句写敕勒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全诗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敕勒人歌唱他们所生活的土地时,是以一座气势磅礴、雄伟无比的大山作为背景的。
这首歌音调抑扬顿挫,歌辞语意浑然,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二、敕勒歌古诗注音及译文
1、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2、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3、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4、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5、(1)《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6、(2)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7、(3)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8、(4)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9、(5)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10、(6)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11、(8)见(xiàn):同“现”,显露。
12、一望无际的敕勒平原在阴山脚下绵延。天幕像一顶帐篷笼罩着辽阔的原野。
13、天空苍茫无边,草原茫茫无际。大风吹来,草儿低伏,成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14、这首敕勒族的牧歌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全诗只用短短二十七个字,就展现出辽阔、壮美的草原风貌。尤其是“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流露出对家乡故园的喜爱之情。
三、古诗敕勒歌带拼音
1、chì lè chuān,yīn shān xià。
2、tiān sì qióng lú,lóng gài sì yě。
3、tiān cāng cāng,yě máng máng。
4、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5、《敕勒歌》,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此诗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6、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在敕勒川的平原上,在高峻的阴山下,
9、天像一顶宽大无比的蒙古包,笼罩着四面八方辽阔的原野。
10、风吹过来草低头,顿时显出成群成群肥硕的牛羊。
11、⑴敕勒(chì lè):种族名,又叫铁勒,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一说即维吾尔族。
12、⑵敕勒川:敕勒民族居住处,在今山西、内蒙古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川,平原。一说河流。
13、⑶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起于河套西北,绵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和内兴安岭相接。
14、⑷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游牧民族所居的圆顶帐幕,即蒙古包。
15、⑸笼盖:一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16、⑻见(xiàn):同"现",呈现,显露。
17、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敕勒歌》就是北齐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通鉴》胡注云:"斛律金出敕勒。")《乐府解题》说"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可知这是一篇翻译作品。
18、这首民歌出色地描绘了当时祖国北方草原的辽阔壮美,前四句歌唱敕勒族的生活环境,后三句写敕勒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全诗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19、"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敕勒人歌唱他们所生活的土地时,是以一座气势磅礴、雄伟无比的大山作为背景的。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呈现出强大的气势和力量。
20、"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近取诸身,以人们所熟悉的"穹庐"作比,形象地描绘了一幅一望无碍的辽阔画卷。字面上虽无辽阔字样,但辽阔之景却收入眼前。
21、"天苍苍,野茫茫",写天、写野,但从另一角度进一步摹写草原的宽阔壮美。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这两句仍然以浑浑浩浩的笔调写景,但这已经为下一句作背景了。
22、"风吹草低见牛羊",更是写景如画。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画龙点睛的一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这里不仅呈现出的是自然风物,而且隐约可见的还有牧民们的活动,真是似静而有动,似动而有静。这些牛羊的主人,即勇敢豪爽的敕勒人,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
23、《敕勒歌》流传很广,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文学方面,它也是民族文化间互相影响、南北诗风互相融合的实例;也是中华境内各族从征战对抗走向和解交融的历史见证,是一元主体、多元格局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典型个案。后世对《敕勒歌》的学术研究众多,涉及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创作地域、歌词作者、歌词语言、歌词释文,歌的科学价值,敕勒川的地望,歌与斛律金的关系,敕勒族的命运等方面。有众多学者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如:王达津《〈敕勒歌〉小辨》(《光明日报》1983年4月12日),刘先照《千古绝唱〈敕勒歌〉》(《文学评论》1980年第6期),吴庚舜、侯尔瑞《关于〈敕勒歌〉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其他》(《河北师院学报》 1981年第1期),永安《民族大融合的瑰宝--关于〈敕勒歌〉的产生和流传》(《文学遗产》1987年第6期),赵慧文《风光如画一一读〈敕勒歌〉》(《中学语文教学》1982年第5期),周蒙、冯宇《雄浑质朴率真自然--〈敕勒歌〉论析》(《蒲峪学刊》1989年第3期),李丰旺《〈敕勒歌〉确系山西民歌》(《历史大观园》1992年第12期),等等。
好了,关于敕勒歌古诗带拼音和敕勒歌歌词解读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