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勠力同心读音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踔厉同心和戮力同心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勠力同心读音和踔厉同心和戮力同心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勠力同心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1、现代汉语词典第 5版及以前以「戮力同心」为正,第 6版以「勠力同心」为正。
2、释义: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3、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与万众齐心同意。(《左传》原文作“戮力同心”,《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作“勠力同心”
4、“勠”不再作为“戮”的异体字。“勠”的意思为:并,合。而“戮”的意思为:杀。
5、“勠力同心”和“齐心协力”,都含有“思想一致,行动上共同努力”的意思,但“勠力同心”偏重在“同心”,用在思想非常一致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偏重在“齐心”,多用在思想一致而做某件事时。
6、亦作“戮力壹心”。谓齐心协力。戮,通“勠”。
7、《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8、《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9、《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 [2],以身试祸,岂不痛哉。
10、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戮力同心,共成王事。”
11、《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丈夫与其自投网罗,为天下笑,曷若相与戮力同心,赴蹈汤火,岂徒脱祸,兼富贵可求。
12、明王錂《春芜记·宸游》:“自受命以来,幸仗诸大夫戮力同心,交邻御侮。”
13、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其宣谕各路领兵大小诸臣,戮力同心,刻期灭贼。”
二、是“戮力同心”还是“勠力同心”
1、这是汉语里的一个成语,它的读音拼音写作“lù lì tóng xīn”
2、涵义:指不同的人或一个队伍里的人思想保持一致,齐心团结,合力牢固。
3、典故出自古文《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与万众齐心同意。
4、注:《左传》原文中写作“戮力同心”,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修订为“勠力同心”,现应写作“勠力同心”。
5、《春秋左氏传》(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6、《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7、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8、《左传》中的人物与事件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这种思想在伦理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9、首先,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趋势。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10、作者在记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11、《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比如庄公十年叙述“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就是通过曹刿的话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表明作者的态度。
12、其次,强调人的意义,重视民的作用。春秋时期,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广泛兴起,神的地位逐渐下降,人的地位逐步上升,一些进步的政治家已经理性地认识到人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
13、昭公十八年记载,夏五月气候干燥,因而宋、卫、陈、郑等不少国家都发生了火灾。郑大夫裨灶主张用宝物祭祀神灵以祈求福佑,子大叔也认为宝物具有“保民”、“救亡”的作用,而郑相子产则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观点,认为靠“天道”无法解决人事的问题。
14、结果是郑国没有进行祭祀,由于加强了人的管理,也没有再发生火灾。桓公六年记载随国大夫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周大夫史嚚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都鲜明地表现出,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左传》更强调人的意义。
15、《左传》还注意暴露丑恶,褒扬美善。作者本着“不隐恶”的态度,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诸如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僭越篡逆、互相残杀和贵族们的荒淫无耻、奢侈糜烂的生活以及他们虚伪奸诈、贪婪残暴的性格,进行了如实的记录和描写。
16、宣公二年记载的“晋灵公不君”,写晋灵公不行君道,暴虐成性,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取乐,只因煮熊掌不熟便杀了厨师,最终酿成了晋国的政治灾难。
17、《左传》更注重褒奖美善,记述了许多人物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困难的感人事迹,歌颂了这些人物的爱国情怀。
18、如僖公三十三年记载的“弦高犒师”,为郑国争取了主动,使来犯者不敢轻举妄动;定公四年,吴军入郢,楚臣申包胥哭秦庭感动了秦哀公,出师击退了吴军,挽救了楚国;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中,孔子以智慧、以勇武、以礼仪保护了鲁定公,收回了被晋国占领的的鲁国边邑,打击了晋定公的嚣张气焰。
三、戮力和勠力怎么读
是“勠力同心”。勠力同心,读音:[lù lì tóng xīn]释义: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与万众齐心同意。“勠”不再作为“戮”的异体字。“勠”的意思为:并,合。而“戮”的意思为:杀。“勠力同心”和“齐心协力”,都含有“思想一致,行动上共同努力”的意思,但“勠力同心”偏重在“同心”,用在思想非常一致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偏重在“齐心”,多用在思想一致而做某件事时。扩展资料:古文中,亦作“戮力壹心”。谓齐心协力。戮,通“勠”。但这是通假字,现今不再用。 1、
文章分享结束,勠力同心读音和踔厉同心和戮力同心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