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斩木为兵的历史典故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和斩木为兵的历史典故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四面楚歌是一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四面楚歌的成语典故吗?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四面楚歌典故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用法】作定语、状语;指孤立无援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1)你若在会议上提出这个提议,必然四面楚歌,备受责难。
2)由于私心太重,如今他已是四面楚歌,大家对他的意见很大。
3)布什的激进主义越来越强硬,他变得四面楚歌起来,这是以往历届总统所没有过的。
4)霸王虞姬半夜醒来,四面楚歌扰乱了军心,不知所措,才落得霸王别姬这地步。
5)公司的资金遭封锁已经成事实,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想来很难突破。
6)启用当地人可能会导致和总部联系疏落、四面楚歌的地区办事处;或是和总部关系密切,而对当地实情知之甚少。
7)面对小日本的大扫荡,虽是四面楚歌之境,但我们的战士们仍斗志昂扬。
8)在会议上他一时说错话,马上换来众人指责,使他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
9)我现在已四面楚歌,还是请你念在旧情伸出援手吧!
10)在这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他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暂时放弃他的计划。
11)我虽然职位低,但是对的事我就要坚持,即使遭致围攻,四面楚歌也不怕。
12)一顾倾人城,眼看他楼塌了。再顾倾人国,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我欲乘风归去,蓦然回首,车如流水马如龙。四面楚歌声,望断天涯路。久在樊笼中,人比黄花瘦。
13)财务大臣已经因为酒后失态引咎辞职,而首相如今也是四面楚歌。
14)没有你的消息,我一筹莫展,两眼发直地望着天花板,三缄其口不再有语言,内心四面楚歌一片慌乱,五谷不分从此要失去视线,原谅我让我六神有主吧!
15)当刘邦军围项羽于垓下时,四面楚歌的西楚霸王只有发出“时不利兮骓不逝”的哀鸣,自认回天无力,自认天命难违,自刎于乌江。
16)虽是四面楚歌之境,我们却还有一法可用!
17)尤其擅长心理战,当初他一曲胡笳,吹散了几万胡人骑兵,这就是场经典的心理战,跟韩信的四面楚歌之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最终力敌千军势倾天下的西楚霸王众叛亲离,屡战屡胜却四面楚歌,被文不成武不就的刘亭长逼死于乌江之畔!要论实力的对比,杨某远胜于项羽。
19)莫说袁术那老儿现在都是四面楚歌了,称帝之后,那老狗造成了众矢之的,所有自诩为汉室忠臣的诸侯们,都已磨刀霍霍,就等时机出手了。
20)诸葛亮华容道智算曹操、空城计惊退仲达,韩信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计,都是与此类似的心理战术。
21)党内天王各怀鬼胎,已让“小英”四面楚歌。
2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23)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两国政府也并非已经四面楚歌。
24)在会议上他一时说错话,马上换来众人指责,使他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
看了“四面楚歌”典故的人还看:
3.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
二、四面楚歌四面楚歌历史故事简要介绍
1、四面楚歌,作为一个经典的故事成语,最早出处是来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这里司马迁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了战争的情况,而四面皆楚歌则是真的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只是在后世运用中,四面楚歌的象征意义更广泛实用,形容处境艰难,孤立无援。
3、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4、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5、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6、意思是:“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数阙,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低着头一同哭泣。
7、唱完,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8、据史书考据,四面楚歌应该是刘邦旗下谋士张良出的计策,张良聪明异常,他本是儒家出身,便是好学广泛,熟读诸子百家,自然也对兵书有所涉猎,在垓下之战时,张良深知项羽的性格缺点,他推测出项羽的最后希望在于,重返江东,图谋再起。
9、于是他向刘邦进言,要攻心为上,让项羽不能逃回江东,自取灭亡对于自负自大的项羽来说,不是难事,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让围困项羽的军队唱起了楚国的民歌,果然如张良所料,在听到四面传来楚国的民歌后,项羽以为江东已经被刘邦收服了,自知已经无力再图霸天下了。
10、项羽的雄心壮志在战役中也被打击的十分低落,再受到四面楚歌这一击,信心无存,心灰意冷,逃到乌江,面对江东就是自已的家乡,更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提剑自刎,一代枭雄就这样被四面楚歌的攻心计打败了。
11、所以说,信心对于一个人很重要,要打击一个人最有力的伤害,莫过于打击他的信心,张良是深知此道,而对于自负甚高的性格更是好用,项羽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四面楚歌的典故 和霸王别姬的典故
1、四面楚歌,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2、霸王别姬,历史典故。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心高气傲,不听忠言,最终与爱妻生离死别、兵败刘邦的故事。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项羽怒斩汉军数百人后自尽。
3、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数阙,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低着头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和斩木为兵的历史典故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