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畏首畏尾的俗语和得过且过的俗语有哪些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畏首畏尾的俗语以及得过且过的俗语有哪些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畏首畏尾的俗语有哪些
1、畏首畏尾的俗语是前怕狼后怕虎。
2、前怕狼,后怕虎,俗语,意思是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3、出自:出自明冯惟敏《清江引·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剌剌狼掏肚。我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4、译文:明知道烟花路儿上苦,有去无来路路。恶狠恶虎爬心,饥饿剌剌狼地拉肚子。我现在前怕狼后害怕老虎。
5、一、畏首畏尾 [ wèi shǒu wèi wěi ]
6、释义:前也怕,后也怕。比喻顾虑重重。
7、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8、译文:古人有言说:‘头也害怕尾也害怕,留下身子还能剩余多少不害怕呢?’
9、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0、二、胆大妄为 [ dǎn dà wàng wéi ]
11、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12、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指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二、畏首畏尾的俗语是什么
1、畏首畏尾的俗语是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这个成语是说一个人做事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对应的俗语就是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事要敢于创新和突破,不要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裹脚不前,前怕狼后怕虎,而要勇于面对前进中的困难。
2、有一次,晋灵公为了称霸诸侯,制造声势,他在郑国附近召集邻近小国开会。郑国因地处晋楚之间,既不愿得罪晋国,也不愿得罪楚国,所以只得找个借口不去参加。晋灵公没见郑穆公来,便以为郑国对晋国有二心,郑穆公得知后惶恐不安,急忙写信给晋灵公。
3、陈述了郑国与晋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说明郑国的处境,表明郑国的态度,信中还说我们郑国位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北边怕晋国,南边畏惧楚国,故而未应邀出席会议,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4、古话还说鹿到了快要死的时候,不选择庇荫的地方,只求有地方安身。我们郑国现在正是这样,如果把我们逼得无路可走了,那我们就只好去投靠楚国了,如果我们投靠了楚国,那是你们逼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晋灵公见信后,他怕郑国真的投靠楚国,就决定不向郑国兴师问罪,而派人和谈了事。
三、畏首畏尾对应的俗语是什么
1、畏首畏尾对应的俗语是前怕狼后怕虎。这个成语是说一个人做事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对应的俗语就是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事要敢于创新和突破,不要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裹脚不前,前怕狼后怕虎,而要勇于面对前进中的困难。
2、晋灵公11年,晋灵公在扈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加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原因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
3、郑国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晋国,给执政大夫赵盾捎去一封信。信中说,郑穆公即位以来和晋国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对楚国强大的压力,也从来不敢对晋国三心二意。
4、信中还反驳了晋君对郑国的无理指责,接着用强硬的口气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5、又说,鹿死不择音。小国事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那它就会像人一样恭顺,信中接着说,如果大国待之非礼,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哪儿还能顾得上有所选择。
6、贵国的命令没有标准,我们也知道面临灭亡了,只好准备派出敝国的士兵严阵以待。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就听恁您的命令吧。赵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劝晋灵公收回拒绝郑穆公参加会盟的成命。这段故事产生了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