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大义灭亲的典故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大义灭亲的典故的知识,包括大义灭亲作文素材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大义灭亲”出自哪里“大义灭亲”历史典故介绍!
1、“大义灭亲”出自哪里?“大义灭亲”历史典故介绍!我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2、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可能会经常在剧情中看到“大义灭亲”这四个字。在古代,特别是皇室贵族中,的确会经常发生大义灭亲的事情,为了夺嫡兄弟相残的事件数不胜数。例如唐朝初期就爆发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了太子之位不惜弑杀大哥李建成还有李元吉,最后李渊禅位李世民成功继位。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的典故,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3、“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北宋时期很有名气的大青天包拯就是这样的人,在面对自己的侄子犯罪之后,一点情面都不留,杀伐果断,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4、那么,你知道这个成语最初的出处么?这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曲折故事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5、在左丘明所著的《左传·隐公四年》有这样的一句话:“子从弑君之贼,国之大逆,不可不除。故曰大义灭亲。”
6、这句话是谁说的呢?原来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士大夫石碏所说,因为自己的儿子参与了“弑君”事件,故而说出了上面的话“大义灭亲”。
7、卫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很小的国家,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从第一代国君康叔封立国之日算起,这个小国家在历史上一共存在了907年,直到公元前254年,被魏国所攻灭。
8、在长达907年的历史中,卫国的存在感其实并不强,但是在卫武公时期,卫国一度非常强盛。在周平王东迁洛阳的时候,曾经出兵勤王讨伐犬戎。
9、根据《国语·楚语》的相关记载:“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正是在卫武公的励精图治之下,卫国在春秋初年,国力一时鼎盛,成为诸侯之首。
10、但是一个好国君,却未必是一个好父亲,卫武公就是这样的人,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将自己的治国本事交给自己的儿子卫庄公。卫庄公在位期间,宠信自己的小妾以及她所生的儿子州吁,最终导致了卫国的巨变。
11、在卫庄公死后,他的大儿子也就是太子完继承了王位,是为卫桓公。两年之后,卫桓公因为州吁骄横奢侈,就罢免了他的职务,州吁便逃离了卫国,结识了郑国的共叔段,便与之结盟,想要发动军事政变来取代自己的国君。
12、共叔段与州吁经历极为地相似,都是各自国君最宠爱的小儿子,但是国君之位并没有落到自己的身上,因此,两个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13、刚开始的时候,共叔段想要借助州吁的势力来推翻哥哥郑庄公的统治,失败之后,两人将目标放到了卫国,密谋通过弑杀卫桓公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14、于是,州吁与共叔段便召集了许多卫国的流民,想要利用这些人发动突然袭击,置卫桓公于死地。在众多的流民之中,就有卫国的士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
15、在公元前719年,州吁成功弑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为了投桃报李,州吁在继位之后,联合宋国、陈国、蔡国等四国替共叔段攻打郑国,然而无功而返。
16、州吁在弑君篡位之后,特别喜欢打仗,不能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因此他很不受卫国人的拥护。同年的九月,受州吁力邀出山辅助自己的石碏,偷偷地联合了陈国国君陈桓公杀死州吁,并拥立卫桓公之弟公子晋继位,是为卫宣公。
17、在州吁伏诛之后,石碏的儿子石厚也被人抓住。石碏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国。
18、石碏诛杀石厚这件事情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因为有人希望石碏原谅自己的儿子石厚,毕竟首恶已经伏诛,再多杀其他人已经无济于事。但是石碏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还是杀了石厚来避免其他人有类似的想法。
19、或许按照某些人的观点来看,石碏的做法未免有点不近人情,都说“虎毒不食子”,诛杀自己的儿子,导致自己死后没人送终,这是一件很令人忌讳的事情。但是于国于家来说,石厚都是应该受到处罚的。
20、我们常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这个意思,任何人犯了错,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石碏也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大家说是吗?
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事件有哪些
1、历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的行为有很多,大多都是为了因为亲人违反了道德法律,而不得不杀掉。以证清廉。就像是春秋时期卫国庄公死后,卫恒公上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除掉他俩。
2、当时被众人说道为大义灭亲。但是,还有一个著名的大义灭亲,却是乌龙了。就是唐高宗在位的时候,高士廉的儿子高真行任左卫将军,高真行的儿子高政是太子典膳丞。当时的太子是李贤,后来李贤被废,高政也受牵连。高宗李治就把高真行叫来,让高真行把他的儿子领回家好好教育一下。高真行也是人如其名,真真是特别的行。回家叫来自己的哥哥高审行,还有哥哥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高璿。三个人拿着武器埋伏好了,等高政一进门。
3、高真行首先跳出来大吼一声,一刀砍到高政的脖子上。然后高审行又补一刀,刺进了高政的肚子。最后高璿拿人头,一刀把脑袋砍下来。三个人合力杀了高政之后还把尸体扔到大街上去示众,为的就是让大家都知道,我高家满门忠良,大义灭亲。结果高宗知道这事之后很不高兴,把高真行贬为睦州刺史,高审行贬为渝州刺史。
4、这就是适得其反了,这个大义灭亲也使得自己的官位不保。牵连他人。所以,没有任何的意义所在。也是后人评价高真行愚蠢的话题。
三、“大义灭亲”的典故出自哪里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大义灭亲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它的典故出自卫国的一个名叫石碏宰相,大概是说他为了大义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儿子石厚。
2、卫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它的第一任君主是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丰。从第一个国王康叔丰建立起,这个小国家存在了907年,直到公元前254年,它被魏征服。
3、卫庄公死后,他的长子万太子继位。两年后,魏桓公以傲慢和奢侈的罪名把州吁贬了职。州吁出逃,与郑和的叔叔段结盟。段想发动军事政变取代州吁。
4、公树官和州吁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们都是最年幼的儿子,受到各自君主的宠爱,但王位却不属于他们。因此,他们觉得彼此很快就认识了。一开始,公树官想在州吁的帮助下推翻他的哥哥郑庄。但他失败了,这两个人把目标对准魏国,并密谋杀死齐桓公。
5、于是州吁和公叔段召集了一大批魏国的流浪汉。他们想利用他们发动突然袭击,杀死公爵。在众多的流浪汉中,有一个叫石厚的人,他是魏国一位学者官员石碏的儿子。人们常说:“忠言逆耳。”更重要的是,石碏在心里说的话非常像他的父亲。魏庄公却一点也不在乎。一只耳朵进了,另一只耳朵出了。就连老人的儿子石厚也不听他的话。石厚和州吁一起长大,打猎和玩女人都离不开他们。尽管老人想要禁止石厚和州吁联系,但他的儿子根本不想这么做。
6、所以当太子登基的时候,石碏因年老而辞职。他相信州吁迟早会给他带来巨大的灾难,他越早离开州吁就越安全。州吁杀了楚王,夺取了王位。由于他非常喜欢打仗,不能让百姓过平静的生活。因此,他没有得到魏国人民的支持。同年9月,石碏受州吁的邀请帮助父亲,与陈公秘密结盟,杀死州吁,并任命桓公的弟弟晋公为国位。这就是魏宣公。
7、州吁被处死后,他的儿子石厚也被逮捕。当老人得知这个消息时,他问他杀死獳阳泉遗物杀死石厚的陈。
关于本次大义灭亲的典故和大义灭亲作文素材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