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丹书铁券,以及丹书铁券中国有多少个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丹书铁券厉害还是尚方宝剑厉害呢
1、丹书铁券和尚方宝剑,理论上来看,前者可以保命,后者可以杀人,貌似前者更牛一点。但如果是我,一定会选择后者,因为实际上前者等于催命符,后者才是护身符。
2、正史中,那些被明文记录享受过铁券待遇的大臣,基本没有好下场。最典型的,当属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臣郭崇韬以及李继麟(原名朱友谦)的遭遇。
3、郭崇韬:铁券无法阻止脑袋被打碎
4、《新五代史》称,郭崇韬“为人机敏,能应对,以才干见称”。当李存勖还在太原当晋王时,郭崇韬就在他手下担任了中门使(可以理解为机要秘书),这是是名副其实的心腹岗位,为李家对抗后梁、打击契丹立下了汗马功劳。
5、他最大的贡献,是在公元923年力排众议,为李存勖出谋划策,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八日而灭梁”。后唐建立后,李存勖按功行赏,“赐崇韬铁券,拜侍中、成德军节度使,依前枢密使”。
6、史书称“崇韬位兼将相...以天下为己任,权侔人主”,也就是集将相大权于一身、权势跟皇帝有一拼。但他对李存勖确实忠心耿耿,并无异心。
7、可惜,后唐拿下中原后,曾经英明神武、有李世民之风的李存勖迅速堕落,不仅和他的皇后刘氏一起变成了守财奴,而且宠信戏子和宦官,后唐政权刚到达顶峰,就面临着危机。
8、作为陪伴李存勖打下江山的郭崇韬郭崇韬对此非常看不惯,他对宦官参政尤其深恶痛绝,曾经跟李存勖的儿子-魏王李继岌说:“今后大王得天下后,千万别信宦官,要重用士大夫。”然而这话传到了太监们的耳朵里,他们对郭崇韬恨之入骨,常在刘皇后面前数落他的不是。
9、公元925年,郭崇韬再次立功:他率军摧枯拉朽干掉王氏建立的前蜀国。然而,在面对皇后派来的宦官时,他的态度相当不客气,使双方的矛盾达到了顶峰。
10、回京的太监添油加醋,联合刘皇后,声称郭崇韬心存异志、想在蜀地自立为王。李存勖愤恨之下,很快把铁券的事抛在脑后,让前去蜀地担任节度使的孟知祥干掉郭崇韬。不过在对方的劝说下,他决定先一验真伪再做决定。
11、不过刘皇后更狠,在孟知祥到成都前,她就派马彦珪带着自己的手令先下手为强,勒令李继岌杀掉郭崇韬。
12、李继岌屈服于刘皇后的淫威,他以讨论大事为名,召见郭崇韬。后者刚刚登上楼梯,就被李继岌的手下拿着大铁锤从身后打碎了脑袋。他的儿子郭廷诲、郭廷信随后也被除掉,另外三个在京城的儿子其后也没能幸免。
13、立下大功的顶梁柱无辜被杀,蜀地君民人心涣散。孟知祥趁乱拥兵自重,建立了后蜀,刚刚被中原收复的西川再度独立。
二、丹书铁券是什么意思
1、“丹书铁券”是指“免死金牌”,最开始的“免死金牌”叫“铁券”,在汉朝叫“丹书铁券”,由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所造。
2、不过,铁券丹书最早是没有免罪免死功能的。据《汉书·高帝纪》记载,汉高祖平定天下后,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意思是,用铁做成契书,用丹砂把高祖与功臣的信誓写在其上,装进金匣子,藏在宗庙的石室内。以铁为契,是因其难以损毁;以丹砂为书,则是表示权威和郑重。
3、到了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开始颁赐具有免罪免死功能的铁券丹书给宗室和亲近的大臣,作为护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颁赐铁券丹书已较为普遍。
4、隋唐以后,颁赐铁券丹书则成为较为固定的制度,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乃至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之,甚至还给宦官颁发过。
5、到宋元明清时期,铁券的颁赐才逐渐趋于完备。
三、丹书铁券是指什么
1、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2、丹书铁劵(dān shū tiě quàn)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