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放虎归山的故事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放虎归山说明了什么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放虎归山的故事和放虎归山说明了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放虎归山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1、放虎归山读后感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大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人被晋军军师先轸俘虏,准备将这三人献于太庙活祭晋襄公的后母听说后怕晋国和秦国的仇恨越结越深,于是她找晋襄公极力劝说,最后终于把这三人。
2、放虎归山成语故事出处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秦穆公33年,秦国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出师讨伐郑国在回师时,在崤山却被晋军大将先轸带兵打败而被俘晋襄公打算将孟明视等三人献于太庙。
3、放虎归山释义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近义词养虎为患纵虎归山放龙入海养虎遗患养痈贻患后患无穷反义词除恶务尽。
4、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5、“放虎归山”的原义是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补语出处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
6、主要内容刘备投降曹操以后,程昱建议曹操杀掉刘备,可是曹操不听果然,后来刘备击败袁术后,趁机占据了徐州,自立门户。
二、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放虎归山的概括
1、晋襄公的军队打败秦国,俘虏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个主要将领,后来听信其后母的话,将三人释放回国,晋国将领原轸提醒晋襄公,大将阳处父自告奋勇去追。三人跑到黄河边,遇到他们的好朋友公孙枝驾船逃离。
2、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3、林先生编写历史故事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4、一是注意史实的准确。他写的历史故事跟演义小说不一样。演义小说虽然写得很生动,可其中有许多虚构的情节。他写历史故事着重说明历史发展进程,又比较尊重历史事实,主要取材于《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
5、二是文字的口语化。林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对普通话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宁波人,虽然只能说家乡的方言,可写起文章来,用的却是地道的普通话。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6、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三、放虎归山典故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国大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人被晋军军师先轸俘虏,准备将这三人献于太庙以表战功。晋襄公的后母文羸听说娘家的大将被俘,她找晋襄公极力劝说,最后终于把这三人放走了。先轸听到这个消息的时侯正在吃饭,气愤得把刚吃到嘴里的饭都吐出来,他怒不可遏地找到晋襄公问道:“秦国的囚犯呢?”晋襄公回答说:“遵照母亲之命把他们放走了。”先轸愤怒地吐了晋襄公一脸口水说道:“他竟然如此不懂事,我们费尽心思才把他们捉住,你却听信妇人之言轻而易举的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到时侯你后悔都来不及。”晋襄公这时才醒悟过来,再叫人去捉的时侯人早就不见了。孟明视等人跑回国后,并没有受到责怪,仍然掌握着兵权,三年过后孟明视等人带兵把晋国打败了,秦国终于成了新的霸主。
成语发音:fàng hǔ guī shān
成语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成语示例: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明·朱有炖《义勇辞金》楔子)
1、你把他放出去简直就是放虎归山!
3、斩草除根的反义词有放虎归山、养痈贻患。
4、如果放掉这个大土匪,就等于是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
5、你的这种做法,不是放长线钓大鱼,而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6、如果你把敌特务放走,就等于放虎归山。
7、他若逃走了,等于是放虎归山。
8、如果我们的作战方案稍有疏漏,就不能把敌人消灭掉,造成放虎归山的后果。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