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朝令夕改的典故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政策朝令夕改的例子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朝令夕改的典故和政策朝令夕改的例子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朝令夕改”的意思是什么
1、朝令夕改指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
2、朝令夕改 [ zhāo lìng xī gǎi ]
3、解释: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4、出自: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5、译文:汉·鼌错《论贵粟疏》:“征收赋税没有一定的时间,早上命令,晚上修改。”
6、示例:政策要力求相对地稳定,不能~。
7、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分句;用于政策的变更
8、一成不变 [ yī chéng bù biàn ]
9、解释: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10、出自:《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11、译文:《礼记·王制》:“所以一个君子在裁定刑罚之前,必定会竭尽心力来审理案件。”
12、示例:事物都是在发展的,世界上没有~的东西。
二、“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何典故
1、朝令夕改指的是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变,让人无所适从;也形容主张、办法等经常改变。其出处为汉代晁错的《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晁错是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他担任太常掌故。后为太子家令,得到了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的信任,号称“智囊”。景帝即位后,任御史大夫。晁错生活在西汉文帝统治后期,僚、地主、商人不断加重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大量农民破产逃亡,生活极端困苦。晁错看到这种危机现象,为了维护西汉王朝的统治,于公元前168年上书文帝,反映情况,提出政见,这就是著名的《论贵粟疏》。在这篇奏疏中,他提出奖励粮食生产,打击商人投机牟利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些措施。晁错在分析当时农民的生活情形时指出:农民终年辛勤劳苦,不得休息,还要遭受水旱灾害和各种赋税的盘剥。而且这些沉重的赋税没有固定的时间,往往很突然,早上的规定,到了晚上就又改变了。
2、这样变化无常,逼得农民有粮食的只好半价出卖,没有粮食的只好借高利贷。农民被迫卖地卖房,卖儿卖女,以此还债。汉文帝看到晁错的上书以后,接受了他的建议,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农业生产有所发展,国家的经济有所增强,当时的阶级矛盾也有所缓和。其实,这种朝令夕改的事情不单单出现在晁错所处的西汉时期,在当今社会也时常会上演着朝令夕改的闹剧,如:很多城市明文立法全面禁放烟花爆竹,但是几年后又重新立法对部分地方开禁;还有就是在是否征收房产交易税的问题上,在短短几个月内反复调整;证监会和财政部的某些官员上周还在媒体上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说不调整印花税,但这周却在半夜召开会议,突然将印花税率提高,从而导致股市大幅震荡……朝令夕改之事多如牛毛。
三、“朝令夕改,君子与之”什么意思以及出处
意思是,早晨知道自己做错了,晚上就立马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朝令夕改,君子与之”原句应该是“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出自《汉书·翟方进传》。
“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传闻不是说了吗,早上犯了错,傍晚就会改正,那么高尚品德的君子也会和他做朋友的,你还疑虑什么呢?
意思:坚持错误的观念而不醒悟。
出自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白话文释义:如执迷不悟,违抗王师,大军一到,处罚不赦,正是所说的火烧高原。芷和兰等香草一同泯减。
意思:经过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自明·沈德符《野获编·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嘉靖末年,新郑御史高捷的有儿子不成器,多次劝诫也不改正,于是亲手杀了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过夕改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