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守株待兔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简单的故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还有哪些
还有《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有个宋国人,他十分期盼禾苗长高,于是就去田里把禾苗一个个的拔高,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破坏!”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注重客观事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
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一个树桩上,捡回去卖了几块钱感觉这个比种地来钱快,然后就天天不去干活守着树桩等兔子再来撞,最后就饿死了!
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是不可能的。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
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二、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1、守株待兔:世上没有不劳而获,只有努力才能有好结果。
2、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启发:世上没有不劳而获,只有努力才能有好结果。
3、【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4、【出自】:《韩非子·五蠹》(chu)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5、【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三、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50——100字左右)
1、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2、成语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3、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4、成语用法:守株待兔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5、成语正音:待,不能读作“dǎi”。
6、成语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7、成语辨析: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8、成语例子: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