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沐猴而冠讽刺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沐猴而冠讽刺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以及沐猴而冠的下一句是什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
1、综观历史,如论个人英雄当首推项羽,其魄力英勇和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2、项羽乃楚国名将项燕之后,出身贵族,身形十分魁伟,史料记载他身高古制8尺余,大约为178公分到180公分,对南方楚人而言,算是个彪形巨汉了。据说项羽身材雄伟,力大无比,单手可以扛起鼎镬,因此吴中的年青子弟,对他疯狂着迷般的崇拜。
3、秦二世元年(前二〇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项梁在与秦国大将章邯对抗大意身亡后,二十四岁的项羽,被急风暴雨推般推上了历史舞台。
4、为解巨鹿赵国之围,项羽迅速收编了陈胜和项梁的残部,杀掉主将宋义后,夺取了军队最高领导权利。项羽带着剩余的主力部队,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后,项羽发表即兴煽动演讲鼓舞士气,随后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的干粮,以示“不战胜毋宁死”的大无畏精神。项羽还命人打破作饭的锅,每人只带三天干粮。项羽以自己主力部队7万人对抗章邯30多万强悍
5、的秦国黑衫军,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然而项羽以其军事天才,采取了攻打甬道,突击策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际,扑向秦国猛将苏角的7万部队,项羽一马当先,以一敌百,将敌军分割成无数团,一举击溃了苏角,又马不停蹄,击败王离。章邯在万般无奈下投降。
6、之后,为防秦国军队造反,项羽一夜间残忍的坑杀了20万军队。攻入秦国后,杀死已降的秦三世子婴,火烧阿房宫,这对历史文化文明无不是一种巨大的毁灭。
7、至此,秦国灭。巨鹿一战,项羽功成名就,他自称楚霸王,定都彭城,分封天下。其事业达到顶峰。
8、作战方面,项羽英勇无比,冲刺时经常身先士卒,因此由他领队,军队特别勇敢,士气高昂,战场上的效率几乎无人能比。他在打击敌人方面也特别有效率,经常毫无顾忌的残杀对方,以至给自己种下了祸根和麻烦。
9、项羽在带兵进攻自己后翼的齐国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刘邦集合主力击破后方空虚的彭城,在攻陷后,刘邦诸侯联军已达到惊人的56万人。而项羽记以厚望的英布却趁此坐山观虎斗。项羽听闻大怒,以3万还要长途奔波,设局偷袭项羽犹在彭城的56万大军。项羽用骑兵驱赶引诱把联军引向南方的谷、泗水,再此项羽展开攻击,杀联军十余万人。联军为
10、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灵壁东睢水上,这样联军自相残杀,被挤落水10多万。彭城之战终成了一面倒的局势,剩下就是追击残兵败将,扩大战果,收拾残局的事了。可惜由于项羽的兵力单薄,追击战并未产生多大效果,刘邦抛妻弃子,慌忙逃窜,狼狈不堪。
11、研究彭城之战前因后果,不得不佩服项羽的军事天才和战略创新!项羽在以少对多的情况下取得世界上空前绝后的胜利。但在此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定都于平原无屏障可守,使得脆弱容易受到攻击,另外,项羽依赖的楚国勇猛二号人物英布已出现离心现象。
12、项羽在其后与逐渐聚集起来的刘邦大军对峙了长达4年,多次大胜刘军。然项刘阵营力量已悄然发生变化。
13、损失了二号勇猛人物英布,成功被刘邦拢络,背叛了楚国,这也是由于项羽歧视其盗贼出身,英布对自身诸侯级别太低强烈不满造成的;后来名扬天下的陈平,韩信也曾投奔项羽,提过不少建议,然而都没有得到重用,后投奔刘邦阵营;项羽信宠的三号大将少数可独挡一面的龙离在与韩信对峙中轻敌被万箭射死;唯一的谋臣范增也因反间计受到项羽的怀
14、疑,愤然告老,死于路途。项羽也失去了另一个盗贼出身的诸侯彭越的支持,为刘邦所笼络。最后可说是无亲密诸侯联盟,众叛亲离。
15、联合了彭越,英布等诸侯。内政后勤有萧何;出谋筹划决胜千里有张良,陈平;领兵打仗调度有大将韩信;武将有将军樊哙、周勃、灌婴,曹参。游说方面有人才郦食其,随何等
16、楚汉对峙,楚虽败,但项羽多次击败刘邦,沉重打击了刘邦。在汉城对峙时,项羽用计在喊话时,故意引诱刘邦出来,令楚军弓弩藏在矮树林中用弩来偷袭,击中刘邦胸部,断了数根肋骨,身受重伤,以致一时流言刘邦病危之说。刘邦称帝仅九年,因旧病伤复发而卒。
17、项羽为什么会败?对内部而言,项羽的领导魅力是绝对足够的,工作效率又高,这样的将领的确找不到什么缺点。项羽由于自身是个勇猛无敌的英雄人物,可能是英雄相惜,他对勇猛的将士有好感,如鸿门宴时对卤莽闯入的樊哙毫不介意反而相赐猪肩。项羽之所以会败,是其为人一向耳根软,心意不坚,容易听信谗言,良臣不得用,忠臣被残害;赏罚不分明,对该奖励的杰出将领不能分封公正;项羽热爱士兵,却和刘邦一样,对夸夸其谈的读书人无好感,以致无谋臣可用,即使身边唯一的亚父范增也常常受到他嘲笑;(从以往范增出的计谋规划来看,范增谋臣的能力明显不如刘邦麾下的张良)范增死后,很多时候都是项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军事天赋在对抗。
18、最有意思的是刘项对曹无伤和项伯的态度,真是历史版的“无间道”了。
19、当初起义之时项羽曾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吓得众人趴在地上不敢动弹,后来的百余次大战每次都身先士卒杀兵斩将,于最后的乌江边上更是步战骑兵独杀数百人!即使是刘邦麾下的第一猛将樊哙在其刀下也豪无还手之力。其身在战场怒吼常令敌军纷纷胆栗退壁三分,在汉城对峙中,项羽身先营前挑衅,怒目而视,大声叱责之,当真是声如巨雷,
20、闻者无不丧胆。楼烦神箭手因而不敢瞄准项羽,双手抖得连弓箭都控制不稳,再也不敢出城挑战。即使在项羽的最后一战,项羽领着数十骑兵,再度斩杀了数百敌军和数名汉军都尉,再度展示了他的英勇无敌。项羽一生亲自率领70多场战争,常常一马当先,在这种情况下,士卒也无一不以一挡十。项羽之勇之谋,远非后来三国之武将相比,他是天生的军事天才和大力士,极其高效的战争机器,不愧为中国史上最强武将!
21、项羽的身心有如柏拉图笔下的杰出运动家,带有相当的自恋倾向,因此他平常不喜接近女色。终其一生,
22、他都未正式设立皇后。虽已二十七岁了,但项羽一直未有喜欢的女性,一直到碰到虞姬为止。虞姬其实只
23、是民间的小女孩,长得清纯可爱、娇小纤细、楚楚动人,雄壮魁伟的项羽却爱上这个小美人。只是十三、
24、四岁的小女孩,项羽尚不忍占有她,只是当小鸟般地保护着,如同宠物。项羽并不认为虞姬是他的妻子,
25、因此并未将她留在彭城,而是随军带在身边。虞姬已十六岁时,项羽才正式封她为“美人”,因此上上下
26、下都以虞美人称呼之。在城下被围后,项羽为不连累江东父老,自刎而死,虞美人追随而去。
27、个人认为,历史上兵法名家首推孙武;而历史名将则为项羽,当之无愧!
二、如何评价项羽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对历史的影响
1、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2、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九月,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二年三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当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
3、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以怀王为义帝,都郴,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9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二年四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4、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五年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人少食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随即,与从者800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28骑。汉将灌婴率5000骑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而死。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5、汉五年亦即公元前202年,曾经咤叱风云所向披靡的盖世英雄项羽走上了绝路。这一年的十二月,他被韩信十面埋伏,围困于垓下,即现在的安徽省灵壁县境内,后突围至现安微和县境内的乌江,因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也不知是历史的实录,还是后人的传说,抑或是司马迁在记载这段历史时情不自禁,发挥了诗人的想象和小说家虚构杜撰的才能,总之,我们看《项羽本记》中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与美人虞姬生离死别即所谓霸王别姬的情景特别具有悲剧的色彩,且看:
6、项王军壁壤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驻,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7、这是怎样一个壮怀激烈令人荡气回肠的场景!英雄末路,长歌当哭。这一悲壮惨痛感天动地的悲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丝毫不亚于古希腊任何一部悲剧。
8、也正因此,千百年来,楚汉相争的故事一直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从司马迁的《项羽本纪》开始,项羽就被塑造成一个悲剧的英雄,那铁骨铮铮性格刚烈且极为暴虐的楚霸王形象不知刻印在后代多少人的心中,令人生出了多少的感慨与同情。如唐代诗人杜牧就曾写下了有名的诗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乌江自刎颇感惋惜颇以为憾。而作为女性诗人,李清照对爱江山也爱美人男子汉气十足的楚霸王更是赞美有加,推祟备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把个悲剧人物项羽的形象塑造得崇高而又伟大。
9、也许和司马迁对刘汉王朝的积怨有关,我们看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尽管脾气暴戾,杀戮成性,但却是个有情有义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刘邦虽然多谋善断,但却是个背信弃义颇有些泼皮无赖相的“小人”。而且,乍看起来,项羽能征善战,战功赫赫,从表面上看,楚汉争雄,刘邦远非他的对手。可是,胜败自有因果律,历史到最后选择刘邦而非项羽当然自有它的道理。
10、仔细分析,项羽的失败绝非偶然。楚汉相争,一开始项羽处于绝对的优势,之所以到最后四面楚歌,走上了绝路,由此导致楚亡汉立,固然与项羽的狂妄自大骄傲轻敌和关键时刻当断不断以及杀戮成性不得民心等有着很大关系,但最主要的还应归咎于他失败的致命伤。
11、可是,对自己之所以会一败涂地,项羽至死还执迷不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悲叹:“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此中原因,到是棋高一着的刘邦比他看得清,知道此中真味。当上皇帝后,刘邦有次在洛阳南官设宴招待群臣,酒酣耳热,他问大家:“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羽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大臣高起、王陵回答说:“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利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点点头,又摇摇头,神色中未免有些得意地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是的,得人才者得天下,自古以来,历史就是这样无情而又有情,从来不会毫无根据地作出错误的选择。
12、项羽是个彻头彻尾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这从他“悲歌慷慨”吟唱的诗句“力拔山今气盖世”中就可感受到他委实是个自高自大的“自恋狂”。中原逐鹿,沙场征战只知道一味地“单打独斗”,而不知道招募英雄知人善任,即使自己“力拔山今气盖世”又有何用?其最终的失败无疑是铁定了的。而我们看刘邦的诗“大风起今云飞扬,威加海内今归故乡,安得猛士今守四方1”那种“安得猛士”、求贤若渴,盼望天下英雄为我所用治国安邦的情怀跃然纸上,感人肺腑。所以,楚汉相争,鹿死谁手,仅仅从两个对手吟唱的诗中就可看出端倪,找到答案。
13、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14、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5、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16、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7、杜牧的《题乌江亭》认为:胜负是兵家之常事。项羽在乌江虽遭失败,但是只要“包羞忍耻”,仍是“男儿”好汉。江东子弟人才辈出,项羽若渡过乌江,吸取教训,再“卷土重来”大有可能。
18、北宋王安石的《题乌江亭》认为:楚军身经百战早已疲惫不堪,壮士也为之悲哀,垓下兵败的颓势已难挽回。江东子弟虽然还在,但谁还愿意为项王的“卷土重来”效力呢?
19、身经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的女词人李清照的《绝句》,对项羽却非常推崇。诗中认为:人活着应当做“人间豪杰”,死了也应当做“鬼中英雄。”项羽西汉初年在乌江兵败自刎,到北宋末年已有千年之久,但作者至今还思念着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作者认为项羽是位豪迈刚强、壮烈感人的悲剧英雄。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她认为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气慨豪壮,可敬可畏,可歌可泣。
20、这三位诗人为何对同一历史事件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观点呢?
21、这当与三位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人生际遇有关。
22、杜牧乃世家子弟,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其早年仕途不顺,中年历经磨难,终于被招为“考功郎中、知制告”。所以在他看来,只要“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
23、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竭力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取得过不小的成就。但他的改革触犯了大官僚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尖锐激烈的反对,革新归于失败。在此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项羽因为当时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上错误,才最终导致军事上的根本性的失败,其时已无力回天。就算回到江东,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无法转败为胜。
24、李清照作为北宋过渡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于是从女姓的角度,对项羽为人的价值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作者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统治者在金兵南侵、国破家亡之时不管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大好河山、只顾自己狼狈逃命、偏安江南一隅的软弱无能的丑恶行径。作者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25、这三首诗一直是诗评的焦点,众说纷纭。但如果项羽不死,中国古代史到底要不要改写,这个也只有天晓得……
26、——摘自《新课程探索》2007年第一期文《对高中语文(粤版)选修课的解读与实践》,作者刘人云。
三、沐猴而冠讽刺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沐猴而冠值的是谁呢
1、沐猴而冠在《史记》中讽刺的是项羽。
2、项羽据关中后,韩生献计于羽曰:“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业。”
3、羽见宫悉已烧残,又心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生窃曰:“人云楚人为猕猴戴帽,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将之烹死。项羽性格,沽名钓誉,残忍野蛮,贪婪,目光短浅,由此也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原因。
关于沐猴而冠讽刺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