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笔墨纸砚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笔墨纸砚的图片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笔墨纸砚分别是什么
笔墨纸砚分别是古人书法作画时用到的毛笔、墨材、纸张和砚台。
在不同的朝代所指向的物品有所不同。南唐时的“笔墨纸砚”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徽州婺源龙尾砚。宋朝的“笔墨纸砚”特指宣笔、徽墨、宣纸、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作为文房四宝的故乡的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和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1、启用新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2、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
3、须将清水先吸干,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干为止。所谓「干」,并非完全干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墨少则过干,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
4、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干,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保存笔之要领以干燥为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笔墨纸砚
二、文房四宝是指的什么笔什么墨什么纸什么砚
1、“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2、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3、笔墨纸砚:指毛笔、黑墨、宣纸、砚台。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笔、墨、纸、砚。
【示例】:“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纸笔。婢子随即捧过文房四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一回)
【典出】:“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宋·梅尧臣《再和潘歙州纸砚》)
【扩展】: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砚台,别名润色先生,文房四宝中能传世最久的一宝。文房谓书房。
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
如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歙县(原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笔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笔,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有甘肃省的洮砚、歙县(原歙州府治)的歙砚。
毛笔的历史更为悠久,秦朝之前各地对毛笔的叫法不一,楚国称毛笔谓“聿“(吁),燕国称笔谓“弗”,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毛笔才有了统一的名称。宣笔可以说是毛笔的起源。因为很久以前宣城就有“毛颖之技先天下”之说。
关于宣笔的由来,自古就有蒙恬造笔说法。唐代韩愈所著《毛颖传》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将蒙恬率军南征伐楚,行至中山地区(即宣城境内),具体方位有两种说法,
一说中山在今宣城市宣州区和泾县一带;另一说中山在今江苏省溧水县境内。据《元和郡县志》二十八卷记载,中山在宣州溧水县东南十五里处,因唐宋时期宣州府地域广泛,溧水县属宣州管辖。
蒙恬发现中山兔肥毛长,质地最佳,于是以竹管为笔杆,兔毛(又称紫毫)为笔头制作毛笔,世人称“蒙恬笔”,为宣笔的鼻祖。
关于蒙恬造笔之说,史界有争议。据考证,秦之前已有毛笔。如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战国墓就出土了楚国毛笔,该笔长462.5px,直径10px,笔锋长62.5px;笔杆系竹制,笔头为兔箭毛,与蒙恬笔的区别为该笔用传统的夹缠法固定笔头,即将笔头夹在划为四片的竹杆头上,以麻丝夹缠,并涂上漆汁。
从这里可以看出,蒙恬并不是毛笔的发明者,而是对毛笔的制作进行了历史性改良。即将笔杆一端镂空做成笔腔,再将笔头置入腔内,这样制出来的毛笔与夹缠法制出来的毛笔相比有三大优点;一是笔头整体固定在笔腔内,可以长期保持浑圆状态,利于书写;二是笔头可以保持端正的位置;三是更具有稳定感。所以毛笔至今一直延续蒙恬创制的笔腔式样不变。
古代毛笔与现代毛笔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古代毛笔为了便于人们别在头发或冠巾上随身携带而将笔尾部削尖,因此古人有“簪笔”之说。
自秦到唐宋制笔主要集中在宣城,并与宣纸一起长期被列为“贡品”。宣笔的制作一向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
据考证,制作上乘的宣笔所用之兔毛应为秋天所捕获的长年在山涧野外专吃野竹之叶,专饮山泉之水的成年雄性毛兔之毛,而且只能选其脊背上一小撮黑色弹性极强的双箭毛。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取之不易。只有这样的兔毛所制成的毛笔才能达到尖、齐、圆、锐的要求,也才能被书画大家视之为“掌上明珠”,称之为“珍宝”。
所谓尖、齐、圆、键是这样的含义;
尖:笔锋要尖如锥状,功用为利于书写钩、捺等笔画;
齐:笔毛铺开后,锋毛平齐,功用为利于吐墨均匀;
圆:笔根为圆柱体,圆润饱满,覆盖之毛均匀,功用为书写时流利而不开叉。
键:笔锋在书写绘画时有弹性,能显现笔力。
兔毛(紫毫)之珍贵,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紫毫笔》诗为证: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州之人采为笔,千万毫中拣一毫,每年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兔毛(紫毫)之珍贵更有唐律为证。唐律中把“宣笔”列为“贡品”,并作出“岁贡青毫六两、紫毫三两”之明确数量规定。用两为计量单位,且只有六两和三两在唐律所列出的“贡品”中可能是仅此一项。
历代文人雅士盛赞宣笔。以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对宣笔向往,或表达使用宣笔的感受,或表达从朋友处获得宣笔的激动心情。
以大书法家黄山谷《谢送宣城笔》诗为例,诗人写道: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从该诗的三四两句可看出当时宣笔的代表作——诸葛笔只能从朋友处获得馈赠,即使花上千金,在市面上也买不到,用如今的话说,诸葛笔是特供品。
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先生盛赞宣笔,随书“宣笔纵横,蝉蜕龙变”八个大字赠与泾县宣笔厂,并亲自监制莲蓬斗笔。
自秦到唐宋,宣城制笔名家辈出,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诸葛氏。史料记载其家族大多操持此业,所制之笔均为东晋和唐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等购用的宝品,此二人均向诸葛氏写过“求笔帖”求笔,或赠友或自用。古人赞誉这种诸葛笔为“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宣笔历史上也与许多名人有故事。仅举两个成语故事,其中的主人公与宣城有密切关系。一则为“梦笔生花”。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李白才华横逸,一辈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为什么呢?据说李白小时侯,曾梦见所用的笔头生花,醒后便文思敏锐,以斗酒诗白篇之豪气闻名天下,人称“诗仙”。酒喝多了,朦朦胧胧中都能作诗。
另一则为“江郎才尽”。《梦求注》记载,南北朝有一个人名叫江淹,其年少时曾梦见一人送给他一枝五色笔,其人自称郭璞。江淹从此以文章闻名天下,但此事不见史传。
虽送笔无记载,但还笔却有记载。据《南史·江淹传》记载:江淹曾夜宿冶亭,梦一老人,自称郭璞,他对江淹说,我有一支笔在你手中,已用了多年,现该还给我了。江淹便从怀中取出五色笔还给老人。从此,江淹便才思衰竭,再无美文佳句传世。“江郎才尽”就成为人们才情文思衰退的代称。
到了元代,宣笔因统治者的轻视,再加上当时宣城一带战事频繁,笔工纷纷南流避难,宣笔随即被湖笔取代,这种局面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改变。
湖笔的产地在浙江吴兴县善琏镇。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
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后,齐如刀切;
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立,富有弹性。
湖笔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
按大小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种。湖笔,又称“湖颖”。
颖是指笔锋尖端一段整齐透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这是湖笔最大的特点。这种笔蘸黑后,笔锋仍是尖形,把它铺开,内外之毛整齐而无短长。
这一带的山羊,每只平均只出三两笔料毛,有锋颖的也只有六钱。一支湖笔,笔头上的每一根具有锋颖的毛都是在无数粗细、长短、软硬、曲直、圆扁的羊毛中挑选出来,具有尖圆齐健,毫细出锋,毛纯耐用的优点。
“黑子”的深浅,体现锋颖的长短。湖笔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制而成。善琏湖笔的成名,与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有密切关系。号称“日书万字”的湖州人赵孟頫,他对当地湖笔制作技艺,十分关心和重视。
据《湖州府志》载:他曾要人制笔,一管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这种严格的质量要求,一直流传至今。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笔”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之精细和繁复。湖笔具备尖、齐、圆、健的特点,称为湖笔的“四德”,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中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
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冯庆科、陆文宝制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湖州冯笔妙无伦,还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挥翰手,不嫌索价如珍珠。”人们愿以千金重价求买湖笔,足见其声誉卓著。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
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采兔羊之毫,“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改制湖笔成功后,便将技艺传给善琏百姓,使之当地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2000多年的历史,汉、晋、隋、唐、宋、元时期及当代笔工各领风骚,湖笔已深深融入了这块土地。
因此善琏建有蒙恬庙供之。蒙恬去世后,善琏笔工不忘笔祖恩惠,捐银在永欣寺旁建造“蒙公祠”,又称蒙溪。每当蒙恬和笔娘娘生日(相传为农历3月16日和9月16日)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千百年来,在善琏集会膜拜笔祖,企盼笔业兴旺,这类民俗活动一直沿续着。
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湖笔的成名,与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有关,他对当地的湖笔制作技艺,十分关心和重视,据《湖州府志》记载:他曾要人替他制笔,即使一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要求非常严格,这种严格的质量要求,一直流传至今。现发展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四大类、近三百个品种。1983年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日本,曾带数百套湖笔作礼品赠送给日本朋友。
徽墨产于徽州地区的屯溪、歙县、绩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徽墨以松为基本原料,渗入20多种其他原料,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宜书宜画。高档徽墨有超顶漆烟、桐油烟、特级松烟等。
徽墨的生产始于南唐。创制人是奚超、奚廷父子。唐中叶至唐未,由于藩镇之乱,连年征战,大量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南移,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县)南迁,为黄山白岳之奇和练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
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又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终于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雅爱书法绘事,将召奚廷担任墨务官,井赐给“国姓”的奖励。于是,奚氏全家一变而为李氏。李廷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宋宣和年间,就出现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局面。
宋时,随着制里亚的繁荣,形成了“徽人家传户习”以及“新安人例工制墨”的盛况。黟县的张遇、黄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吴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纪制墨业的著名人物。
张遇是油烟墨的创始人,以制“供御墨”闻名于世,其“龙香剂”为历代收藏家追来的瑰宝;沈以占松煤用脂、漆滓烧之,得烟极黑,名为漆烟,人称其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吴磁所造之墨的妙处在于“滓不留砚”,曾得宋孝宗犒赏缗线二万的奖励。
风靡一时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誉为“墨仙”。他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的优点,被称为“墨中神品”,他晚年不幸落水溺死后,苏东坡写下“一如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的诗句悼念他。
宣纸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宣纸生产主要集中在泾县。宣纸因质地细薄、棉韧、洁白、紧密而著称于世。以耐老化、拉力强及不变色为最大特色,有“千年寿纸”之称。红星牌宣纸获全国著名品牌。
宣纸宣笔产于泾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史籍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唐。唐乾符年间,书画评论家张彦远著《历代名画泪》中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造纸术已颇发达,并开始把宣纸用于书画了,但制作水平尚不高,仍需“用法腊之”,方可“摹写”。
另据《旧唐书》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七四三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宣城郡一地献纸尤为精美。到南唐时,后主李煜监制的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落光润,冠于一时”,可谓是宣纸中之精品。宋代大画家李伯时,曾用澄心堂纸画了一幅《五马图》,流芳百世。
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取石于古歙州(今歙县)的龙尾山,故称“歙砚”。歙砚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歙砚石质坚韧,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涸、洗之易净等特点,其中“坚润”二字体现了歙砚的特色。歙砚的品种繁多,其中以罗纹、眉子为上品。
歙砚始于唐开元年间。据五代陶谷《情异录》记载,唐开元二年,玄宗赐给宰相张文蔚、杨沙等人的“龙鳞月砚”,就是歙州产的一种较为名贵的金星砚。可见,歙砚的传世至少有一千二百余年了。
由于歙砚石包青莹,纹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深得南唐元宗李景的喜爱,故在歙州设置了砚务,并把砚工高手李少微招为砚务官;专理制砚事宜。南唐后主李煜称澄心堂纸、李廷墨、龙尾枣心砚为天下之冠,使歙砚声名益振。
五代末,江南战乱,砚坑淹没,制砚业日趋衰落。直到宋朝景年间,校理钱芝到歙县任职,遣人找到了被淹没的砚坑,便采取措施,疏浚溪流,石乃复出,制砚业重又兴起。以后嘉祐年间,再次征民工开掘。于是,歙砚生产又一次呈现繁荣景象,精品不断问世,并涌现出以周全为代表的一批雕砚高手。
在此期间,一些论述领砚的专著,如《歙州砚谱》、《歙砚说》、《歙石辨》也相继刊印。如今,在安徽省博物馆内,尚保存着一批解放后出土的宋代歙砚,其石质坚润细密,雕琢古朴雅洁,了无繁缛之饰,看后令人爽心悦目。
歙石的地质年代后属震旦纪,距今十亿年,是一种泥质粘板岩,广东端石的地质年代为泥盆纪,距今四亿年,是一种泥质变质疑灰岩。歙石的平均硬度,为四度左右,比端石高零点五度。由于歙石坚润,故有“多年宿墨,一濯即莹”的优点,为端石所不及。历史上,赞美歙砚的诗文甚多。
如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都对歙砚作过极高的评价。苏轼有首诗云:“罗细无效角浪平,米丸犀壁浦云泓,午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拉瑟声。”
同见诗人对歙砚迷恋的程度了。曾任端明殿学士的书法家蔡襄,偶得一方歙砚后喜吟道:“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把保歙砚比拟为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这足以说明一方精品联现是何其珍贵而难得的了。
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什么意思
1、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类书画用具,这已是众人皆知的常识。这个是我们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笔墨纸砚指歙砚、徽墨、宣纸、湖笔。具体来说就是安徽宣州的宣纸,浙江湖州的湖笔、安徽徽州的徽墨还有广东端州的端砚,这几个最为出名。
2、此外,笔指的是毛笔,是写字用的,墨指毛笔写字用的墨汁,纸就是古代用来书写画画的。砚的全名叫砚台,是放置笔墨用的,一般是成套的。文房就是现在说的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就是叙述笔墨纸砚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