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愚不可及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智可及愚不可及的典故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智可及,愚不可及 是什么意思
1、他那种聪明,别人可以赶得上;他那种装傻,别人就赶不上了。常称颂别人善施韬晦之计。语出《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隋书.牛弘传》:“奇章公可谓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也单引〔其愚不可及〕。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自古忠臣孝子,莫不以愚鲁而成。当王祥卧冰时,彼惟知有母,不知有身与夫天地造化也。而天地造化卒为之逆旅,以答其诚。所谓其愚不可及。”(按:此处“愚”有“诚”意。今人用“愚不可及”纯属贬义。)
2、宁武子,姓宁名俞,武是他的谥号。他是卫国正卿宁速之子,卫文公、卫成公时任大夫。卫懿公酷爱养鹤,荒废国政,当时的大夫石祁子(石碏之后)、正卿宁速(谥号庄,又称宁庄子)忠直贤良,两人多次向懿公进谏,懿公置若罔闻。公元前660年冬,北方翟(狄)人攻卫,在荥泽(今浚县西北)杀死率兵迎战的卫懿公。噩耗传到朝歌之后,石祁子与宁速保护卫公子申,率领卫国遗民730人连夜向东南逃去,后来在齐侯的帮助下,在漕邑(今滑县东南)重建都城,公子申就是卫戴公。戴公很快死去,他的弟弟公子毁被立为卫文公,卫国也迁都到了楚邱。宁速为保全卫国宗祀立下大功,而宁武子随父亲离开朝歌,后来做了卫国大夫。
3、卫文公时政治相对清明,宁俞作为国家重臣,勤于国事,据《左传》记载,曾多次代表卫国与诸侯结盟。由于当时大环境很好,很多贤良之士愿意为国效力,所以孔子说宁俞“其知可及也”。但是到了卫成公时,一方面由于成公个人昏庸无能,造成国政荒疏,一方面由于当年文公没有礼待晋国逃亡的公子重耳(此时已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招致晋国武力威胁,结果成公被迫出逃在外两年。在此期间,很多大臣看到卫国衰微之势,纷纷抽身而去,另谋高就了。内忧外患之际,只有宁俞站了出来,凭借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斡旋于晋国和卫国之间,维护了卫国的尊严。有一次,晋文公要毒死卫成公,宁俞闻讯后买通下药的人减小剂量,才保住成公性命。可以说,若不是宁俞,卫国的大厦怕是早已倾塌了。
4、在太平时代,宁俞的才智发挥也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到了乱世,人人只求自保,不愿出头,以免祸患。而宁俞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在其他大多数人看来是愚蠢的行为。孔子说宁俞“邦无道则愚……其愚不可及也”,其实是对宁俞忠义之举的高度赞誉。
二、智可及,愚不可及是什么意思
1、意思是他的聪明是人们可以做得到的,他的那种糊涂是人们做不到的。语出春秋时期《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译文是宁武子这人不简单呀,国家政治清明,宁武子就聪明;国家政治黑暗,宁武子就糊涂。他的聪明,我们或许比得上。他的糊涂,我们就比不上了。
3、这里的“智”可以理解成或“表面的智慧”,人们是可以达到的;而“愚不可及”是指“不一般的智慧”人们是无法比的。现在的成语“愚不可及”已演变为形容愚蠢的话,与本意完全相反。
4、曹操: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5、荀攸表面看起来愚笨,其实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大智若愚,外表怯懦、柔弱,内心却强大、勇武,不用花费太多力气就能解决问题,他的智慧可能还有人比得上他,可是他的大智若愚是无人能及的,即使是颜回、甯武也比不上他。
6、曹操夸赞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意思就是,荀攸智慧的一面,很多人都能够做得到,但是他大智若愚的一面,却是别人学都学不来的。
三、愚不可及的意思
愚不可及的意思是愚笨到了极点。
出处:孔子《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反义词:足智多谋、大智若愚、耳聪目明。
1、这些人真是愚不可及,受骗后还把骗子当恩人。
2、大概意思就是很多人都自以为是,但实际上都愚不可及,做人要谦虚,不能过于自负。
3、时间是有眼无珠,人是愚不可及。
4、知其不可而为之,愚不可及也。
5、李明所干的事简直是愚不可及。
关于愚不可及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