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漏网之鱼的意思解释的问题,以及和害群之马的意思和解释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漏网之鱼的意思
1、漏网之鱼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序》。该成语指从网眼里漏出去的鱼,常比喻侥幸逃脱的敌人和罪犯。含贬义,漏网之鱼多作宾语,也作主语。
2、成文用法:漏网之鱼含贬义,多作宾语,也作主语。作宾语时,多与“成”、“变为”、“是”等向搭配使用。
3、宋·无名氏《京本通俗小说·卷十六》:承娘子志节自许,吾死亦膜目,万一为漏网之鱼,苟延残喘,亦替终身不娶,以答娘子今日之心。
4、元·郑庭玉《后庭花·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5、元·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三回》:再说闻达奔到飞虎峪,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6、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都先后刚刚死了国君,秦襄公就趁火打劫,派孟明视、白乙丙和西乞术为大将带兵攻打郑国。
7、晋襄公得到消息,立刻派先轸的儿子少年将军先且居埋伏在崤山,像口袋似地把秦军团团围住,捉获了秦国的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名大将。
8、晋襄公的母亲文嬴,就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对晋襄公说:“秦晋两国是亲戚,只能互相援助不能结下冤仇。不如把秦国败将放回去,让秦伯自己去处治吧!”
9、晋襄公说:“那岂不是把已经逮住的老虎又放回山去吗?”文赢说:“咱们的先君惠公也给秦人逮住过,秦伯不是把他放回来了吗?再说,你父亲不是全靠秦国才做的国君吗?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情义啊!”晋襄公觉得母亲说得也有理,就把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放了。
10、这时先轸正在家里吃饭,听说把秦国败将放了,气得饭也不吃了,跑来找晋襄公,气冲冲地问:“败将在哪?”晋襄公轻松地说:“放了。”
11、先轸气得脸色发自,说:“我们的将士费了多少劲,流了多少血才捉到这三员大将,你却说放就放了,难道你没想到后果的严重吗?”晋襄公被先轸的气势吓得直发呆,半天才说,“不知能不能追上了。”先轸立刻派大将阳处文去追赶捉拿。
12、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怕晋襄公后悔,就拼命地逃,一直跑到黄河边,回头一看,果然晋军人马追杀来了。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三人正在着急,河中驶来一只营救他们的秦船。
13、三人总算又死里逃生了。阳处文追赶到河边,眼睁睁地看着小船顺流而下,越来越远了,只好有气无力地说:“唉!真是漏网之鱼,归山之虎啊!”
二、漏网之鱼是什么意思
漏网之鱼,意思是逃脱鱼网的鱼,比喻侥幸脱逃的罪犯、敌人等。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网漏于吞舟之鱼。”
白话释义:鱼网疏漏,可以吞下船的大鱼都被漏掉了。
1、在民兵地毯式的搜捕下,这条漏网之鱼终于被擒获。
2、他败逃时连想回来带走刘凤兰的机会都没有,急急如丧家之犬,慌慌如漏网之鱼。
1、丧家之犬 [ sàng jiā zhī quǎn ]
释义:比喻失去靠山,到处乱窜,无处投奔的人。也说丧家之狗。
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飞鸟依人;今做了丧家之犬。”
白话释义:原本依附着权贵,如今失去了靠山,到处乱窜,成了无处投奔的人。
2、惊弓之鸟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白话释义:滥用武力的众人容易行动,被弓箭吓怕了的鸟难于安定。
1、瓮中之鳖 [ wèng zhōng zhī biē ]
释义:比喻逃脱不了的人或动物。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
白话释义:孙富把十娘看作是逃脱不了的人。
2、一网打尽 [ yī wǎng dǎ jìn ]
释义:比喻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一个也不漏。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第四卷:“刘见宰相曰:‘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白话释义:刘元看到宰相说道:“姑且为了宰相大人把他们全部抓住,一个也不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漏网之鱼
三、漏网之鱼的意思是什么
1、漏网之鱼,汉语成语,拼音是lòu wǎng zhīyú,意思是逃脱鱼网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出自《史记·酷吏列传序》。
2、一、在这次大战中我们大获全胜,那些漏网之鱼四处逃窜。
3、二、当年土匪来劫时,我们就像漏网之鱼,没命地逃离村庄。
4、三、在这次追捕行动中,警方使尽全力,终于使过去的漏网之鱼悉数就逮。
5、四、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6、五、可惜漏网之鱼还是未能完全避免。因此,为在挑选及培育上的不慎,教会向受害人及其家人,亦向社会人士及教内人士诚心道歉。
文章分享结束,漏网之鱼的意思解释和害群之马的意思和解释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