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众口铄金是贬义词么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20个褒义词20个贬义词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与众口铄金意思相近的成语
1、[释义]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2、[语出]《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正音]成;不能读作“cénɡ”。
4、[例句]文化大革命中;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致使不少好人受到迫害。
5、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6、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7、“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8、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9、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10、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11、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12、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13、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14、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15、[释义]人人这么说;足以熔化金(铄:熔化)。比喻舆论力量大;也比喻谣言多使是非混淆。
16、[语出]《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17、[正音]铄;不能读作“lè”;也不能读作“yuè”。
18、[用法]常跟“积毁销骨”连用。一般用谓语、分句。
19、[例句]把一个这样好的干部说得一无是处;蒙骗了这么多人;真是~。
20、[英译] Toomanyrumorscanconfuserightwithwrong。
21、[释义]积毁:不止一次的毁谤;销:熔化。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比喻毁谤中伤的可怕。
22、[语出]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之: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3、[用法]常跟“众口铄金”连用。一般作谓语、宾语。
24、[例句]众口铄金;~;一代影星阮玲玉终于因为“人言可畏"而香消玉陨了。
二、“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什么意思
“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意思是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
言:指流言蜚语;畏:怕。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铄:熔化。出自《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韦昭注:“铄,消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消也。”
近义词:流言蜚语、人言藉藉、积销毁骨、三告投杼、聚蚊成雷。
流言蜚语: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人言藉藉:指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
积销毁骨:是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的意思。常与“众口铄金”连用。
三告投杼: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聚蚊成雷: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像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三、众口铄金 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1、众口铄金字面是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通常用来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既是“混淆是非”,当然是贬义的。例如:
2、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
3、臣闻之,积羽沈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史记张仪列传》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