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一鼓作气的历史典故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一鼓作气的典故20字左右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一鼓作气的故事50字
1、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攻打鲁国,曹刿跟随鲁庄公一起在长勺迎战。
2、两军交战,齐军首先擂响了战鼓,鼓声如雷。庄公刚要命令军队擂鼓出击,曹刿劝阻说:“现在时机未到,还不能迎战。”齐军又开始擂鼓挑战了,庄公看了看曹刿,曹刿说:“大王,时机还未成熟,再等一等吧。”庄公觉得很奇怪,不明白为什么。
3、齐军第三次擂鼓了,曹刿自信地对庄公说:“大王,时机已经成熟,擂鼓出击吧!”庄公命令鼓手擂鼓,顿时鼓声震得大地都在颤动。将士们热血沸腾,如下山的猛虎一般冲向齐军,打得敌人溃不成军。打败了齐军,庄公不解地问曹刿:“为什么敌军前两次击鼓,你不让寡人擂鼓迎战呢?”
4、曹刿解释说:“作战靠的是勇气啊!两军交战时,第一次击鼓,可以激发将士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将士们的勇气就变得衰弱了。当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将士们的勇气就完全消失了。敌人的勇气就没有了,而我军的勇气却正在旺盛的时候,所以,此时出击,我们取得了胜利。”
5、“一鼓作气”的近义词:一气呵成
6、意思是: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7、出处:明代胡应麟《诗薮·近体中》: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8、翻译:句子中的每个字都有规律,而实际上意象贯穿始终,文气连贯。
9、用法: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0、例句:他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一幅山水画,大家拍手叫好。
二、一鼓作气的成语典故
1、一鼓作气的成语典故1
【注音】yī gǔ zuò qì
2、【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
3、【出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5、【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往直前
6、【反义词】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7、◎各级领导和人口普查机构的全体成员,要一鼓作气,继续努力,把普查登记中的遗留问题一件一件地妥善处理好。
8、◎一开始,要武落了后,她捏了一把汗,结果,要武一鼓作气冲到前面,干跪利索,呼呼呼地最先爬上高坎。
9、◎在这怵目惊心的.地方,他拨开密布的仙人掌,一鼓作气,跃上山崖。
10、《左传·庄公十年》:“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gui)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春秋鲁庄公时,齐国攻打鲁国,鲁人曹刿协助庄公指挥迎敌,等齐军打过三遍鼓后,曹刿才请鲁庄公下令出战,将齐军打得大败。战后曹刿说明,打第一遍鼓时,军队士气最旺盛,第二遍鼓时,就慢慢衰退了,第三遍则消失殆尽。这时出战,我军勇气正盛,敌军士气却已衰退,所以能战胜对方。后用此典指趁锐气正盛时,一举将事作完;也以“再衰”、“三而竭”等指锐气衰退。
12、【始鼓】唐·韩愈:“未来声已赫,始鼓敌前败。”
13、【一鼓气】唐·杜甫:“万方助思顺,一鼓气无前。”
14、【三而竭】宋·范成大:“气衰况复三而竭,心赏尤于四者难。”
15、【鼓难作】宋·范成大:“闲心灰不然,壮气鼓难作。”
16、【鼓增气】唐·杜甫:“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
17、【吾衰鼓已再】清·王士禛:“君当贾余勇,吾衰鼓已再。”
18、【作气再三衰】宋·范成大:“老阳作气再三衰,鼓竭之余不支雨。”
三、"一鼓作气"的主人公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全局意思是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衰竭了。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36130.htm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37701.htm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126817.htm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32364.htm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82402.htm
出处《战国策·燕策》记载: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用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秦王展开地图,最后露出匕首。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88923.htm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5060.htm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44829.htm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睡在干柴上。尝胆:尝苦胆。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35626.htm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109211.htm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3708.htm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http://baike.baidu.com/view/45507.htm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32358.htm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45086.htm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127890.htm
《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65360.htm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22740.htm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54535.htm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45192.htm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典故:http://baike.baidu.com/view/45510.htm
关于一鼓作气的历史典故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