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口诛笔伐的意思解释,以及疾言厉色的意思解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口诛笔伐的意思
1、引证解释:用言语或文字宣布、声讨敌对者的罪行。也用于谴责坏人坏事。
2、用言语和文字来揭发、谴责他人的罪状。明·汪廷讷也作「笔诛口伐」、「口伐舌击」
3、成语解释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4、成语出处: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5、成语例子: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们对封建主义文化毫不留情地展开了口诛笔伐。
6、近义词:大张挞伐,大规划地攻击讨伐,也指对人进行攻击、声讨
7、口诛笔伐的反义词:歌功颂德作成歌词颂扬功劳与美德,原有褒义;但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贬义,有阿谀逢迎的意思歌功颂德今时事。
8、成语用法:口诛笔伐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
9、成语注音:ㄎㄡˇㄓㄨㄅ一ˇㄈㄚˊ
二、口诛笔伐是什么意思
口诛笔伐,意思是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口诛笔伐的详细解释:成语名称:口诛笔伐(kǒu zhū bǐ fá)成语释义: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成语出处: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近义词:大张挞伐成语用法: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辨形:诛,不能写作“洙”;伐,不能写作“代”。
成语正音:伐,不能读作“dài”。
1、俄国人用口诛笔伐乌克兰的方式来纪念俄格战争一周年。
2、对于这种祸国殃民的作法,人人都应发挥凛然正气,口诛笔伐。
3、对社会的不公进行口诛笔伐,正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
4、当弊案爆发时,人人口诛笔伐那些监守自盗的官员。
5、但正如他们口诛笔伐的银行家那样,很少有人会这么想。
6、文人的刀健吠是笔墨,对此不良风气理应口诛笔伐,同声谴责。
7、在民主时代,主政者不依法行事,马上就会遭到媒体口诛笔伐。
8、文人的刀剑就是笔墨,对此不良风气理应口诛笔伐,同声谴责。
9、对此当然是口诛笔伐,称这种行为鲜廉寡耻,等同禽兽。
10、对这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我们必须口诛笔伐,使之无处容身。
三、口诛笔伐的意思及解释
1、口诛笔伐,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出自宋·陈亮《畏羞于君子》。
2、宋·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3、陈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市)人。中国南宋时期思想家、文学家。
4、陈亮“才气超迈,喜谈兵事”。宋孝宗时,被婺州以解头荐。乾道五年,上《中兴五论》。淳熙五年,再诣阙上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遭人嫉恨,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淳熙十五年,第三次上书,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锐意恢复。
5、宋光宗绍熙二年,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次年出狱。绍熙四年,被宋光宗亲擢为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及就任而逝,享年五十二岁。宋理宗时,追谥“文毅”。
6、陈亮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指摘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创立永康学派。与朱熹友善,论学则冰炭不相容,曾进行过多次“王霸义利之辩”。
7、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也感情激越,风格豪放,显示其政治抱负,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主要人物之一。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8、陈亮继承王安石的事功和革新思想而成为唯物主义,其与朱熹的争论,被认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是两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功利主义思想源远流长,虽经陈亮提倡,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末取得主导地位。
关于口诛笔伐的意思解释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